发布时间:2017-07-14
阅读次数:0
日前,A公司向宁波慈溪检验检疫局申请,对一批出口苏丹饮水机产品实施装运前检验。慈溪局工作人员在A公司实施检验时,偶然发现仓库中还有一批准备出口阿联酋迪拜的饮水机产品,其外包装上印有“MADE IN KOREA”(韩国制造)字样和UL认证标志。

经多方调查,该批出口阿联酋迪拜的饮水机产品为慈溪B公司所有。B公司负责人承认,该批产品在慈溪工厂组装生产,且未向美国UL认证公司申请UL认证,未取得UL标志使用授权书。
经进一步调查,该批产品系B公司按照国外客户指定代理商——C公司的要求组织生产,外包装样图及铭牌标志等均由国外客户指定和提供。生产完毕后,B公司将该批产品运送至租借的A公司仓库存放,并委托D报关公司以E外贸公司名义报关出口。
B公司为获取订单,在既未申请过UL认证,也未取得UL标志使用授权书的情况下,擅自在境内工厂生产的出口饮水机产品外包装及铭牌上印上“MADE IN KOREA”字样和UL认证标志,已构成以假乱真及伪造、冒用认证标志违法行为。

目前,慈溪局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等对B公司作出立案查处,并处以1.14万元罚款。
这是慈溪局今年立案查处的第二起出口阿联酋家电产品假冒伪劣案件。近年来,由于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国际市场家电等日用消费品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国内企业为获取订单而“同室操戈”、互相压价,影响了“中国制造”声誉,导致国外消费者转而购买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国外一些不法客户趁机引诱我国企业采取假冒原产地,甚至虚标国际知名检测机构产品认证标志等方式,为产品“镀金”,从而抬高档次,以获取消费者信赖。而国内一些企业为获取订单铤而走险,一味迎合客户需求,不仅违反了商业道德,而且触犯了法律。
证客君有话说:“中国制造”这块大名牌不可玷污,如今消费者的眼睛越来越亮,企业无论是假冒原产地,还是虚标认证标志来迎合消费需求都是不可取的,只会适得其反哦。
近日,国际认可论坛(IAF)与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在泰国曼谷共同召开联合成员大会。在此次会议中,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完成了一项重要举措 —— 正式加入由 IAF 与 ILAC 整合组建的全球认可合作组
近日,认证监管领域公布一起典型处罚案例,某认证机构因在审核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被处以5万元罚款,原因是该机构在认证审核过程中未对申请组织工作记录真实性进行审查,减少认证程序,且未对认证过程作出完整记录
经查,证优客(北京)认证服务有限公司名称包含“证优客”字样,与我司公司名称(浙江证优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存在相似之处,但并非我司下属单位或分支机构,与我司在股权结构上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在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