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官方热线: 400-822-9510

媒体矩阵

公众号

视频号

抖音号

知乎号

快速登录

请完善公司名称
该公司名称已经注册过,贵公司是否已经安排其他人员负责了这个项目呢? 如有疑问请联系客服
立即设置

选择服务公司

资讯百科
认证新闻
详情
同行在看
会议

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由60类减至38类了

发布时间:2017-07-10

阅读次数:0

日前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取消和下放一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简化审批程序,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将由60类减至38类。

近年来经过多轮改革,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已从最初的487类缩减到目前的60类,许可前置条件大幅取消。

然而即便是60类,里面还分小类,小类又分单元、单元再分品种,算下来数量还有近千个,多个部门还存在许可高度重复的问题。

企业每5年需要申请换发证书并接受实地核查和产品检验,每年需要提交自查报告,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还得重新办理生产许可证,否则不能生产。而申领许可证,即使条件具备、材料齐全,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办下来的,有时还需要企业派人一趟趟地跑部门、找熟人。

一些没太多必要的许可证,让企业花费不少财力精力,有时还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以冰箱行业为例,一些企业为了避免申请生产许可证,干脆不开发500L以上的大冰箱。

如今,许可证“瘦身”,给企业松绑,的确是件开心事儿!

但是,许可少了、费用降了、时间短了,新的担心也随之而来:取消生产许可证,企业负担是小了,可产品质量如何保证?一些部门会不会认为权力没了、担子轻了,服务也缩水了?应当明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做减法,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不能做减法,该放的权要放,该承担的责任不可推托。

放得下还要管得好,产品监督抽查力度要加大。放开事前审批,对事中事后监管却提出了更高要求。控制产品质量,抽查是重要手段。

抽查的覆盖面要扩大,抽查的频次和品种要增加。企业担心,会不会出现监管机构“看谁不顺眼就查谁”、一碗水端不平的情况?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方式就很有必要,即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把执法晒在阳光下、权力关进笼子里,公众看得见才能信得过。

政府应当监管到位、优化服务,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担子也不能放下。一方面,企业应完善制度、加强产品质量控制。

另一方面,对企业的外部监督也要完善。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推进惩罚性赔偿制度建设就是倒逼企业落实责任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