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28
阅读次数:0
证客君消息:6月22日,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做客新华网《思客讲堂》。在演讲中,董明珠结合格力电器的发展历程,表达了自己对创新与中国“质”造的理解。董明珠直言:中国“质”造的提升,需要质检总局狠打造假企业。以下是对董明珠发言的摘录:
谈 创 新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创新的含义非常广,不是诞生出一个新产品就是创新。我经常去一些企业参观,问他们“企业创新搞得怎么样”,他们往往会说“我的企业创新搞得很好,我们引进了多少外国人才,有多少技术是从外面买进来的”。我感觉很疑惑。虽说现在国际化了,但是把人家所有的核心技术采购过来,组装出来,难道这就是国际化产品吗?甚至核心部件都要依赖别人的技术做出来,这样打造出的产品虽然也有自己的东西,但是微不足道。
什么叫创新,什么是中国“质”造?我认为就是有一天,全世界都要到我这里买我的核心部件,那就是中国“质”造。中国制造怎么能让世界瞧得起呢?是当你在这个领域拥有话语权,能用技术改变别人,更重要的是因为这是你创造出来的。格力电器从一个没有自己技术的跟随型企业变成创造型企业、引领型企业,是付出了代价的。这个代价是什么?不断挑战自己。企业不能逐利而行,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到对品质的追求、对技术的创新。如果愿意以牺牲自我的精神做创新,这家企业就一定能够获得社会的尊重,也可以赢得更多的市场。
创新还包括诚信,面对现实、尊重现实,这是一个企业的原则和本性。如果一个企业不诚信,它很难创造出好的技术。我们不反对别人买技术,不反对别人高薪引进人才,不反对与国外合资,但是有一条,只有自己创造出来的,才是最有价值的。
创新不仅仅是技术领域里的突破,也是在整个管理体系的突破。比如我们能一眼认出一个人是来自日本、德国或者中国,为什么?因为一种文化的磁场培育了他的习惯。其实,习惯对企业创新同样重要。很多企业模仿我们,但后来没有成功,原因是它不敢去较劲。任何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也许我们今天是正确的,但到了明天就不适应这个时代,所以要敢于去变革和改变自己。
谈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没人以用了中国产品为骄傲。过去几年中国人喜欢到国外买马桶盖、电饭煲,责任在谁呢?消费者吗?还是因为我们中国人不爱国?我想,都不是。这是我们制造业的问题,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没有好的质量,当不能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被社会淘汰。
我们制造业的短板是急于求成,而以销量来衡量是否成功,那是逐利而行。现在市场变了,消费者首先看的不是价格,是品牌。所以制造业一定要改变观念,要有吃亏精神。偷工减料可以赚一块钱,不偷工减料只赚一分钱,我也要干只赚一分钱的事,不干赚一块钱的事,这样去发展制造业就一定有希望。中国制造要以诚信为本,这是一种口碑、一种信任,不是广告。要让别人离不开你,当所有人都来买中国的产品,才叫中国“质”造。
其实中国也有很多好的企业,只是我们的观念要发生变化,要有坚强的信念,走一条挑战自我的战略,才能最终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这两年中国产品的质量发生了一定变化,从品质的角度也有了新的认识。国家强调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这两年我感觉变化最大的就是采取倒逼机制,下手狠,不合标准就必须关停。中国“质”造的提升需要质检总局狠打造假企业,对不达标的产品不要讲人情,这是对消费者负责。
我提倡要让产品“零缺陷”出厂,就是你的产品生产出来不能带着任何瑕疵。如果产品中万分之一是有瑕疵,每年按照4500万套到5000万套的产品销量计算,就会有4500到5000台的产品出问题。何况消费者用了几年以后,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质量问题。每一个员工都把他的岗位视同是“零缺陷”的,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的产品是完美的。
而消费者对我们制造业来说是上帝,因为产品的标准是定在消费者心中的。我们在技术领域里面改变了过去所谓对标准的认识,很多企业认为我们的产品达到了国家标准,但是有没有想过是否达到了消费者的标准?因为让消费者满意才是企业应真正设定的技术标准。所以,我们对技术的理解是要做99分而不是60分,不是以国家标准要求我们产品的满意度,而是以消费者的满意度决定我们对产品设计的满意度,这是格力电器这几年来不断总结出来的文化。
作为一名企业家,我时常思考,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但首先不能忘的是国家,企业的发展一定是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的。15年前,我们走出国外没有得到尊重,而今天再走出去已今非昔比。那是不是我们就是最好的呢?其实,我们的差距还非常大,比如我们的核心材料、关键技术,甚至一个产品的突破可能还要依赖外面的东西,这是我们的差距,也是格力的梦想和追求。我们一定要成为创造者,让别人离不开我们,到了那时,格力就成功了。
证客君点评:要真正的实现中国“质”造,企业方需要从自身条件出发,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最终实现改进收益和绩效。
根据国家认监委官网的最新数据,自2024年以来,认监委已发布公告统计显示,共有46家认证机构因各种违规行为被撤销相关资质。通过深入分析具体公告内容,我们可以梳理出关键风险点,并以此为鉴,提醒整个行业重视合规管
从全国认证认可信息服务平台可见,截至2024年12月,全国共颁发有效认证证书406万张,获证企业108万家。相比年初,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数量增长最为显著,同比增长43.19%。详情如下:一、整体概况截至2024年12月,我国有效认
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认证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共随机抽取300家认证机构,其中40家由市场监管总局进行检查,其他260家由地方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检查。现将市场监管总局检查的40家认证机构有关情况通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