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12
阅读次数:155
日前,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对一款中国产“Botanica”牌沐浴露发出消费者警告并采取退市措施,原因是这款沐浴露为棕黄色液体,装在300毫升塑料瓶内,还附带了一根搅拌棒,“极容易被误以为是瓶装蜂蜜,儿童误食会引起肺部炎症”,不符合欧盟化妆品法规相关要求。一时间,儿童专用产品的包装问题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讨论。
事实上,在国内市场中日化用品“以貌诱人”并不鲜见,将儿童日化用品的包装做成鲜艳、可爱的形状似乎已成为行业默认的规则。在大型超市的儿童洗护用品专区,几乎满眼都是青蛙、小熊等可爱的包装造型,味道也有草莓、鲜奶、柠檬等多种可选。一位正在为孩子挑选牙膏的妈妈表示,有的牙膏做成巧克力糖果形状,甚至也有巧克力味道,孩子误食也不是没有可能。她表示,由于担心孩子误食,自己并不会购买糖果口味的牙膏。
据了解,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儿童(含婴幼儿)化妆品申报与审评指南》,这也是我国首次针对儿童使用的日化用品进行国标级规范。该指南仅就化妆品本身进行了相关规定,如要求生产企业应最大限度减少配方所使用原料的种类,选择香精、着色剂、防腐剂及表面活性剂时,应坚持有效基础上的少用、不用原则。
在这份指南关于儿童用化妆品的包装相关规定中,仅有“未明示适用于儿童的化妆品,其产品包装不得以图案或其他形式显示或暗示为儿童用化妆品”这一条,也仅用于限定和区分成人用或儿童用产品,而对“误食、误用”这一方面则并未涉及。
在2015年7月颁布实施的《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中,也仅对如指甲油、卸甲油等易燃化妆品包装上标注“注意防火或防爆”做了要求,同样并未对“误食、误用”警示做出相关规定。
“一般会用颜色鲜艳或者受到孩子欢迎的水果、卡通人物等形象来做外包装,在气味上也会尽量使用糖果或者水果味道,主要考虑到让孩子喜欢用,对于安全性更多的是寄托于家长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做好监管。”一位从事日化用品包装设计的业内人士称,厂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让产品脱颖而出,同时能够增加销量,而就安全性而言,仍有待国家相关监管部门作出统一规范。
其实,儿童误食化妆品、护肤品、口香糖等商品的消息并不鲜见。此次儿童洗护用品在国外被退市,对我国儿童日化用品包装也是一个警示。
近日,国际认可论坛(IAF)与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在泰国曼谷共同召开联合成员大会。在此次会议中,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完成了一项重要举措 —— 正式加入由 IAF 与 ILAC 整合组建的全球认可合作组
近日,认证监管领域公布一起典型处罚案例,某认证机构因在审核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被处以5万元罚款,原因是该机构在认证审核过程中未对申请组织工作记录真实性进行审查,减少认证程序,且未对认证过程作出完整记录
经查,证优客(北京)认证服务有限公司名称包含“证优客”字样,与我司公司名称(浙江证优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存在相似之处,但并非我司下属单位或分支机构,与我司在股权结构上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在业务